色久综合精品视频在线观看_国产日韩欧美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一级aⅴ一级毛片_亚洲欧美在线日产国产综合_99er视频精品免费观看_试看三级在线观看_人妻内射视频麻豆_欧美两性年操逼亚洲图欧美_精品成人亚洲一区_久青草无码视频网

首頁 > 視聽 > 首席評論

分享到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聚焦綠色創新 推進可持續發展丨首席評論

第一財經2023-10-20 11:12:27

作者:首席評論    責編:施宇楠

舉報

當前,國際形勢愈趨復雜嚴峻,世界各國都在迫切尋找經濟復蘇的新引擎。9月18日開幕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峰會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警告稱:“2015年各成員國通過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僅15%按預期進展,很多目標甚至出現了倒退的情況”。

與此同時,中國正發力推進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9月26日,由清華大學和保爾森基金會聯合主辦“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十周年主題活動”在北京舉行。該獎項長期致力于推動可持續發展和表彰中國境內具有創新性、可復制性、兼具經濟和環境雙重效益的解決方案。

中國經驗能為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做出多大貢獻?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故事”如何在世界各地落地實施、生根發芽?

戴青麗(Deborah Lehr):保爾森基金會副主席兼總裁

戴青麗:世界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物種滅絕危機,同時氣候變化仍威脅著我們未來的生存。在過去的十年中,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氣候變化加劇這兩大挑戰已逐步成為全球共識,幸運的是,應對挑戰的政治意愿也在不斷增強。

然而,任重而道遠,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氣候變化需要創新的解決方案。我們設立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的初衷,正是為了表彰那些在中國開展并經過實踐檢驗的創新的、可復制推廣的和基于市場的解決方案,獲獎項目都達到了這一標準。令我們感到自豪的是,許多獲獎項目不僅為中國,也為全球的創新領軍者樹立了榜樣。私營部門是創新和氣候解決方案的驅動力。政府可以幫助制定正確的政策和監管框架,然而,還需要企業家將想法變為現實。

常啟徳(Siddharth Chatterjee):聯合國駐華協調員

常啟徳:作為聯合國駐華協調員,我認為中國可以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其他發展中國家而言。過去 40 年來,中國在消除赤貧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成為了一個光輝典范。中國用 9% 的耕地養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中國可以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分享許多重要經驗,特別是在推進和加快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

在我看來,未來可期,但需要復興多邊主義,全世界要真正團結起來。公共部門、私營部門、國有企業、組織機構等走到一起,關注共同的問題,如氣候問題、饑餓問題、污染問題、公共衛生問題等。在許多領域,我們都可以達成共識。這就是我們稱之為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原因。這不是出于慈善的目的,而是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我們不僅看到了明智的投資,還看到了對社會有益的巨大機遇。

可持續發展議題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行動的指南,需要企業全流程、大規模地轉型。如何幫助企業適應快速轉型的節奏?大中小規模企業分別有什么樣的解決方案?在利潤和可持續發展中,企業如何保持平衡?

周衛東: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中國代表處主任

周衛東:無論企業的規模大小,要引入可持續發展理念,首先要從它的三重底線:經濟、社會以及環境的協調發展著手。從世界可持續工商理事會(WBCSD)近30年來對全球最大的250家跨國公司發展的觀察來看,首先要做好頂層設計,從決策層要統一,要為可持續發展制定非常明確的路線圖與時間表。第二,要明確相關責任,可持續發展不是一個單獨部門能完成的,需要內部各個部門的貫通一致和相互配合。第三,要加強與利益相關方的密切溝通,包括對政府、非政府組織、所在社區、員工等等,各種利益相關方的合作。世界500強,包括沃爾瑪、英國石油、殼牌、寶馬、奔馳等熟知的國際品牌都在做相關轉型。在它們的轉型過程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頂層設計優先”的政策,從而進一步影響到整個產業鏈、價值鏈,以及它的供應商,尤其是一些中小企業的變化。

對企業來說,做好可持續發展,重點是要掌握好轉型的節奏。第一,掌握好短期行為和長期投入的關系。隨著減污降碳大的趨勢,會產生很多先進的技術或者科技解決方案,從而會降低企業的成本,甚至會幫助企業提高生產效率,特別是綠色的生產效率。第二,在轉型的過程中,也會產生大量的投資機會,企業要抓住這一機遇,通過引進這些戰略投資,提升自己的工藝或者設備等等,度過轉型期的利潤和平衡點。

我覺得中國企業下一步,在國家設立的“30·60”雙碳目標下,無論央企、國企,還是民營企業,都紛紛行動起來,而且能看到大家不光是有明確的大目標,同時有了具體的行動方案、時間表,所以我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當然企業在應對可持續發展進程中會遇到很多的挑戰,面對這些挑戰,我建議企業還是圍繞自己核心的業務方式,積極地敞開胸懷,向同行多學習,積極參與到國際國內這些平臺的交流。

數據顯示,建筑能耗占中國社會總能耗35%,制冷系統占建筑能耗50%,制冷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15%以上,且耗電量年均增速20%,因此提高建筑制冷機房能效,是改善建筑總能耗,減少用電量的重要途徑之一。

“2021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綠色創新類別年度大獎獎項獲得者——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就通過其“全生命期成本更低”的系統解決方案,直接解決了大型建筑和工業環境中制冷系統普遍綜合能效低的難題。同時,天加還建立了由用戶方、設備方、國家機構三方在云端不間斷、不可篡改的監測平臺,節能數據真實、透明、可靠。“天加模式”不僅促進了制冷行業的綠色高效發展,也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提供了一個開創性的低成本可復制的解決方案。

蔣立:“保爾森獎”獲獎項目方、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蔣立:這個獲獎方案要追溯到2015年,當時廣州地鐵想建一個中國最高效中央空調冷水技術機房,那時候全國的中央空調機房的效率都還是不高的。

就廣州地鐵高效機房的改造案例來說,它需要幾個方面的解決方案:第一,需要優化技術系統。高效機房的建設不能完全用高技術來疊加,如果僅考慮用高技術來疊加會帶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投資不劃算,業主方不一定能夠接受。所以合理的機房設計優化方案就顯得非常重要。第二塊,要做到主動尋優的電控。因為靠人力去管理是靠不住的,需要和用戶方坐下來,去研究它的人流、物流和管理流以及信息流,最后達到主動尋優的電控結果。第三塊,我們用區塊鏈技術記錄下來每時每刻室外的環境、室內的人流、物流量,然后給用戶的后臺以及我們的后臺,以及國家權威機構記錄下來,這樣“三方監測”的節能數據就是一個具有公信力的數據。最后一塊,我們還為客戶提供“合同能源管理(EMC)”的商業模式,與用戶簽訂節能服務合同,解決客戶財務投資的問題。這樣整個解決方案和財務投資是一體的,且可以進行復制推廣。

所以在2015年建了廣州地鐵高效機房示范站之后,這一套方案還被運用到南京等城市,特別是在寧波地鐵高效示范車站,我們是將平均綜合能效比(SCOP)從3.5提升到將近7.0,翻了一倍的能效,極大地提升了中央空調高效機房的社會可復制能力,這個非常有意義。

還有一個案例。磁懸浮大家都知道,就是把軸凸起來,快速地運轉。正常的機械軸承大概每分鐘旋轉8千到1萬轉,磁懸浮可以達到4萬到6萬轉。我們把軌道交通磁懸浮的概念應用到制冷行業,就是最大程度地用創新技術,來提升我的機組以及系統的效率,所以結果也非常好。

當時我們的合作伙伴問我,效率值能提升多少?我說提升28%。他們工程設備的負責人是不相信的,他們認為能提升10%已經是非常好了。當時我提的一個要求,跟廣州地鐵高效機房一樣,讓三方共同監測數據,企業那邊有一方數據,天加這邊有一方數據,再找一個國家或社會權威機構,看到同樣的節能數據。結果也非常不錯,第一次開機就把它的能耗就提升了25%,第二次提升到31%,后來穩定到35%。大家想一下,一年幾個億的電費,給他省了多少錢。

回顧過去十年的“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建筑領域的獲獎者并不多,為什么?在“3060”雙碳目標下,建筑領域又該如何可持續發展?作為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十年的評委、建筑領域的專家莊惟敏教授,對中國綠色建筑未來的前景有哪些展望?

莊惟敏: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首席總建筑師

莊惟敏:我非常期待能有規劃、建筑、城市建設層面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項目獲獎,但是建筑,甚至于包括城市,它是一個更寬泛的概念,我說它是包括人、居,所有的理論、概念、裝置、設備、場景在內的(系統)。“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曾經有建筑領域的獲獎項目案例,但是這些項目案例有一點點偏重于跟建筑有關的,比如說建筑室內空間的空氣質量以及節能的控制問題,這些算是建筑的一部分,但不限于它。

有一句話經常說,叫“建筑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或者“城市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它牽涉到方方面面,包括多目標、多要素、多訴求以及多價值觀。因此,如果建筑或者說城市能夠獲得“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這樣的獎項,無疑對項目的要求是更高的。我確實非常期待,未來能有建筑方面的獎項呈現出來,到那時,可能“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會有一種更新的解讀。

我們國家綠色建筑的標準大概在2008年前后真正出臺、開始進行認證,到現在已經有超過1.4萬個項目獲得了認證。從項目獲得認證的數量就可以看出,第一,大家對這個的認可度是非常高的。第二,大家的積極性是高的。第三,認證實際上是有它嚴格的程序和指標體系,所以行業的整體標準,或者說整體的水平是提高了。當然,現在大家也越來越多地在思考,在我們建筑設計-咨詢全過程這條產業鏈上,能不能更多來研究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路徑,不僅僅是技術層面,更多是在全產業鏈層面,是不是可以將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前置化。把綠色的技術和標準前置,對建筑的設計提出要求,在設計階段就確認你的標準是定位三星,還是二星,應該說這個已經深入到我們城市建設和單體建筑的方方面面。我相信,在未來很多的項目實踐過程中,大家會不斷地積累,應該說中國經驗和中國技術是值得期待的。

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源頭減碳、過程降碳、末端固碳缺一不可。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了十大降碳行動的其中之一,就是循環經濟助力降碳。據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測算,到2030年發展循環經濟對我國碳減排的綜合貢獻率將達35%。到2060年,循環經濟對二氧化碳減排的綜合貢獻率將達到50%。

朱黎陽: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

朱黎陽:2023年正好是循環經濟理念進入中國的第二十年,二十,我們實施了75%的國家級開發區園區循環改造50%省級工業園區園區循環改造。下一步,我們將緊緊圍繞雙碳的目標,把剩下的25%和50%的國家級園區和省級園區,全面推行循環化改造。第二個,在園區層面是做到產業上下游耦合,上游產業的廢棄物可能就是下游產業的原料,在園區做成一個閉環,(調控)物質流,讓它在能源效率、資源效率、產出效率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包括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

從企業維度上,我們倡導在生產環節中注重節能,注重資源的產出效率,提高產品的質量。另一個維度就是我們有專門從事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企業,他們把過去如冶金、有色、建材等等看似工業排放的固體廢棄物,有些甚至是危險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

這二十,循環經濟的產業規模已超過3萬億元,帶動超過3000萬人就業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隨著循環經濟深入發展,我們感覺到包括對末端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要實現它最大化的產出,能夠提高它的效率,或者拓寬應用的場景,根本還在于關鍵技術的突破。要不斷把技術進步、技術創新放在首位。抓住技術創新這個牛鼻子,循環經濟的發展就會有生命力。在歐洲發達國家,還有日、韓、美國等國,他們在循環經濟領域和工業生產過程中,確實用了很多處于領先水平的關鍵技術,這個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我們也主動地鼓勵企業走出去,加強這方面的合作。

本期節目

編導 官悅

制片人 尹淑榮

文章作者

一財最熱
點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