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迭出,工業強區如何打造南京“智谷”?
在云蝠智能,企業通過拍攝描摹,為客戶創建AI形象。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攝
11月27日一大早,南京原子回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內一片忙碌。企業負責人張俊祺介紹,這次啟動的原子回聲自我進化數據機器人項目運用了自研大模型,能夠讓產品在不同行業不同領域實現快速應用。項目的火速啟動,意在搶占市場及行業話語權。
去年底,對話式大型語言模型Chat GPT火爆出圈,激起AI領域“千層浪”,也讓大模型這一重要的底層基座變得炙手可熱。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出臺政策競相布局,產業競爭日趨白熱化。
2018年,中國(南京)智谷(以下簡稱“智谷”)由棲霞行政區、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仙林大學城聯合規劃建設。現如今,智谷已成為江蘇省集聚度最高、創新動能最強、綜合配套最佳的人工智能產業基地之一。
面對資源要素向高能級城市集中,以工業見長的棲霞板塊,能否在“群雄逐鹿”的賽道上,脫穎而出?
居安思危
坐在綠幕前,沖著攝像機做做表情、動動嘴,只需20分鐘便能生成屬于自己的數字人。這是云蝠智能的主打產品之一,截至目前已服務過萬科、順豐科技、深信服等上千家企業。
南京云蝠智能創始人魏佳星介紹,公司產品與傳統語音機器人相比,優勢在于能夠理解用戶表達。“依靠這套系統,公司創立不過5年,實現了4000萬元年營收。”魏佳星說。
怎樣的產業環境最能撥動創業者的心弦?在魏佳星看來,一是地方要重視相關產業發展,有完善的匹配政策;二是要有足夠的人才資源;三是有“大咖”。智谷產業扶持政策完備,背靠南京大學等多所一流高校,有著充足的人才儲備,同時有著出門問問、后摩智能等一批“明星”項目,“遛個彎”都有可能遇到潛在合作機會。“‘大咖’牽線搭橋的意義更為明顯,與其閑聊,都很有可能促成合作,這是企業都夢寐以求的渠道資源。”
近年來,智谷迅猛前行,離不開企業和園區“雙向奔赴”。作為南京市打造人工智能產業地標的核心區,智谷以新港高新園和棲霞高新區為主陣地,打造了約500多萬平方米科創載體,引進圖靈獎得主、院士、教授等為代表的著名人才超百名。
據中國(南京)智谷建設推進辦公室主任、新港高新園黨委專職副書記張魯寧介紹,如今的智谷人工智能產業企業數量、產業體量和發展質量持續攀升。在芯片方面,智谷企業地平線是中國首個實現車規級智能芯片前裝量產的科技企業,而宇都通訊研發出國內首款5G“微基站”芯片;在智能汽車方面,智能網聯汽車和智能軟件應用已形成較強的區域影響力,引進了中國新一代車聯網自動駕駛領軍者——雄獅科技。
截至目前,智谷作為江蘇省集聚度最高、創新動能最強、綜合配套最佳的人工智能產業基地之一,已集聚人工智能企業超450家,培育獨角獸、瞪羚企業32家。領跑還是突圍,作為先行者,智谷必須居安思危。
南京智能計算中心。南京發布供圖
群雄逐鹿
北京接連出臺《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伙伴計劃》《北京市促進通用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北京市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2023-2025年)》等三份人工智能相關文件;深圳發布《深圳市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應用行動方案(2023—2024 年)》;上海印發《上海市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創新發展若干措施(2023-2025年)》……
今年,我國各地人工智能專項政策出臺明顯提速,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地密集出臺相關政策競跑“未來賽道”。搶灘布局AI產業,賽道已是相當“擁擠”。
南京理工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教授陸建峰指出,國內人工智能產業分布已明顯形成一二級梯隊。“一線城市優勢明顯,拿重點科研平臺來說,北京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級實驗室等科研平臺數量位居全國首位;深圳則圍繞第三代半導體、人工智能和腦科學等前沿領域設立了十多家基礎研究機構。”
“產業的集聚性,對人才等資源產生明顯的虹吸效應。”陸建峰表示,因經濟實力、地域等資源稟賦不同,國內各城市在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上存在差距,根據各自資源稟賦塑造產業優勢才是王道。
產業鏈全環節企業數量已占南京市四成的智谷,后續該如何突圍?這幾張“王牌”不容忽視。
南京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算力如同農業時代的水利、工業時代的電力,是科技競爭的基礎核心。眼下,南京智能計算中心已是長三角地區投入運營的規模最大、算力最強的智算中心。去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復函江蘇省人民政府,支持創建南京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南京為此制定了《南京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實施方案》,重點在人工智能賦能電力、石化、鋼鐵、汽車等傳統產業領域轉型升級方面打造標桿示范應用場景,擦亮人工智能“國家隊”的城市名片。
位于智谷的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王琦攝
賦能領跑
“類似于‘深圳模式’,智谷人工智能未來的發力點在于賦能千行百業。”棲霞區主要負責人介紹,棲霞板塊的產業布局已全面轉型“智造主導”。LG、博世等“鏈主效應”持續放大,新型電子信息產業成為全省領先的產業集群,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產業規模位居全市前列。隨著人工智能產業布局加快,棲霞板塊的產業進階路徑越發清晰。
燧坤智能項目研發負責人于翠楠對此頗有感觸。2018年9月,公司在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孵化下成立,在棲霞高新區江蘇生命科技創新園發力AI制藥,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當地生物醫藥產業的加速崛起。
“燧坤智能致力于通過人工智能推動新藥研發、轉化醫學研究、賦能臨床應用,以解決生物醫藥領域面臨的臨床前階段藥物候選分子發現成本高、成功率低、周期長等問題。”于翠楠說,從政策到獎補,當地給予了企業100%支持,這是企業競逐醫工交叉賽道的一大前提。目前,他們集成人工智能技術的抗癌藥物研發項目“SILEXON 8000”已進入臨床前階段。項目僅用10個月便完成新分子的開發并獲得專利保護,相較于傳統研發方式,新技術節約了近2/3時間。
棲霞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黃斌介紹,位于中國(南京)智谷的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是國內人工智能行業的標桿型項目,由圖靈獎得主、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姚期智院士領銜創立。目前,研究院及創投基金累計孵化、投資人工智能科技企業63家,涉及AI+醫療、AI+金融、AI+教育、AI+城市等領域。
讓AI賦能千行百業,南京新港高新園管理辦公室主任湯偉形容自己的任務是“搭鵲橋”。激活現有產業創新基因,園區打造了“智果果平臺”,推出“小文下午茶”技術場景應用交流等活動,促進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天加”)與南京極智嘉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極智嘉”)牽手便是這方面的典范。結合“智改數轉”新形勢,園區通過“揭榜掛帥”改良了南京天加的倉儲模式。
據南京天加相關負責人秦嘉男介紹,企業在配備南京極智嘉的導航機器人后,實現了高存儲密度及作業效率的雙提升,倉庫占地面積減少42%、倉庫人員投入減少25%、平均每天節約工時兩個小時。事實上,南京極智嘉也借助這一項目,從原本單一的機器人軟硬件設計制造,進軍系統集成領域,實現公司年銷售額翻番。
在張魯寧看來,隨著區域競爭越發激烈、產業轉型面臨挑戰,形勢在倒逼地方重塑產業格局,推動服務升級。張魯寧表示,深化智谷建設,棲霞板塊志在引領區域人工智能產業競爭力躋身全國第一方陣,后續將圍繞數據要素的開放,流通不斷推進部署,進一步補齊產業發展關鍵短板,讓AI賦能助力智谷領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